过紧日子的决心,被量化分解为可执行的目标,从而形成刚性约束
2020-06-13 11:22:26  来源: 人民日报  
1
听新闻

6月11日,中央部门集中“晒账本”,公开了本部门2020年年度预算情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到刀刃上、紧要处。中央各部门的预算公开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一政策导向,支出压减是相当“狠”的。

比如,财政部本部门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中,机关服务支出经费压减48.36%

过紧日子的决心,被量化分解为可执行的目标,从而形成刚性约束。

“政府过紧日子,目的是让人民过好日子,让更多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中央财经大学白彦锋教授表示,今年的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很大,政府支出主动做“减法”,为的是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特别是优先保障“六稳”“六保”等重点支出,把有限、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省下来的钱去了哪里?根据2020

资金使用“一竿子插到底”,是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也对财政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高要求。如何把这些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兜牢“三保”底线?“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如何运作?麻辣姐采访了财政部门和有关专家。

2

2万亿元财政资金,如何直达市县基层?6月12日,在国新办政策吹风会上,对这一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来了个“大揭秘”。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直达资金,要直接惠企利民,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介绍,2万亿直达市县资金主要分解为四大部分。

一是特殊转移支付给市县部分,主要是应对今年疫情对基层财政造成的影响;

二是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部分,补助的地方疫情防控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既为疫情防控筹资基金,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政府投资拉动作用,带动社会消费;

三是列入政策转移支付的增量和存量部分;

四是新增地方财政赤字部分,其中9500

这个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总的流程设计是:中央财政根据地方减收增支和县级“三保”缺口等因素,将资金切块分配给省级财政部门,再由省级财政部门提出细化到市县基层的方案,经财政部审核后,省级财政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将资金下达到市县。

“把更多财力下沉到基层,省级财政部门只能当‘过路财神’,绝不能截留挪用!”许宏才表示,对特殊转移资金,财政部将进行全链条跟踪。搭建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建立直达资金台账,全面掌控资金去向及使用情况,从中央到企业、居民端,确保有账可查。

各级财政部门要与各级人民银行、国库、人社、民政部门等数据库联网,形成资金使用的信息联动机制,对资金动向实行“7+1”式跟踪,即“当天发生、当晚传送,次日管理部门可见”。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李敬辉说,财政、审计部门将加大监督力度,强化问责机制。“只要发现截留挪用、弄虚作假行为,就要依法对相关责任人问责,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问责一起。我们也将推动社会的监督,包括公开公示,这样对社会公众反映的情况及时回应,及时整改。”

总之一句话,就是资金流到哪里,监控就要跟到哪里,让每一笔钱都花的明明白白!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今年以来,中央大幅增加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全年共安排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发行使用快马加鞭,截至6月9日,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19万亿元。

截至5

政府举债力度空前,债务管理压力也空前。财政部强调,对于转债资金的使用,要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将资金主要用于中央确定的重点领域、重大战略项目,带动民间投资。

“当前地方政府融资总量较大,一定要选准、选好项目,避免零打碎敲。”在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举办的“从政府预算报告看积极财政政策”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娄洪认为,项目选得好,将有助于与金融市场有效衔接,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更好发挥加快经济循环、稳经济大盘的作用。

“今年预算报告明确,新增专项债可以用于加快建设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流、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这对经济增长长期的贡献更大。”娄洪强调,地方专项债应当更加注重项目管理,特别是县级专项债管理的建设。要强化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监控,确保项目收益,实现专项债投资的预期目标。

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王振宇认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关系到政府履职尽责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维护经济运行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压舱石”。去年我国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带来一些地方财政减收。今年受疫情影响,基层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力加大。“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同时结合顶层设计,更好发挥地方基层政府的积极性,实现多级政府间的有效治理。”

记者从财政部获悉,财政部门将强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金融机构的监管,充分运用大数据发现问题,确保常态化监控机制持续运作。强化对违法违规举债行为的追究,形成有效震慑,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6月11日,中央部门集中“晒账本”,公开了本部门2020年年度预算情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到刀刃上、紧要处。中央各部门的预算公开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一政策导向,支出压减是相当“狠”的。

比如,财政部本部门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中,机关服务支出经费压减48.36%

过紧日子的决心,被量化分解为可执行的目标,从而形成刚性约束。

“政府过紧日子,目的是让人民过好日子,让更多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中央财经大学白彦锋教授表示,今年的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很大,政府支出主动做“减法”,为的是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特别是优先保障“六稳”“六保”等重点支出,把有限、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省下来的钱去了哪里?根据2020

资金使用“一竿子插到底”,是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也对财政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高要求。如何把这些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兜牢“三保”底线?“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如何运作?麻辣姐采访了财政部门和有关专家。

2

2万亿元财政资金,如何直达市县基层?6月12日,在国新办政策吹风会上,对这一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来了个“大揭秘”。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直达资金,要直接惠企利民,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介绍,2万亿直达市县资金主要分解为四大部分。

一是特殊转移支付给市县部分,主要是应对今年疫情对基层财政造成的影响;

二是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部分,补助的地方疫情防控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既为疫情防控筹资基金,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政府投资拉动作用,带动社会消费;

三是列入政策转移支付的增量和存量部分;

四是新增地方财政赤字部分,其中9500

这个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总的流程设计是:中央财政根据地方减收增支和县级“三保”缺口等因素,将资金切块分配给省级财政部门,再由省级财政部门提出细化到市县基层的方案,经财政部审核后,省级财政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将资金下达到市县。

“把更多财力下沉到基层,省级财政部门只能当‘过路财神’,绝不能截留挪用!”许宏才表示,对特殊转移资金,财政部将进行全链条跟踪。搭建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建立直达资金台账,全面掌控资金去向及使用情况,从中央到企业、居民端,确保有账可查。

各级财政部门要与各级人民银行、国库、人社、民政部门等数据库联网,形成资金使用的信息联动机制,对资金动向实行“7+1”式跟踪,即“当天发生、当晚传送,次日管理部门可见”。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李敬辉说,财政、审计部门将加大监督力度,强化问责机制。“只要发现截留挪用、弄虚作假行为,就要依法对相关责任人问责,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问责一起。我们也将推动社会的监督,包括公开公示,这样对社会公众反映的情况及时回应,及时整改。”

总之一句话,就是资金流到哪里,监控就要跟到哪里,让每一笔钱都花的明明白白!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今年以来,中央大幅增加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全年共安排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发行使用快马加鞭,截至6月9日,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19万亿元。

截至5

政府举债力度空前,债务管理压力也空前。财政部强调,对于转债资金的使用,要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将资金主要用于中央确定的重点领域、重大战略项目,带动民间投资。

“当前地方政府融资总量较大,一定要选准、选好项目,避免零打碎敲。”在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举办的“从政府预算报告看积极财政政策”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娄洪认为,项目选得好,将有助于与金融市场有效衔接,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更好发挥加快经济循环、稳经济大盘的作用。

“今年预算报告明确,新增专项债可以用于加快建设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流、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这对经济增长长期的贡献更大。”娄洪强调,地方专项债应当更加注重项目管理,特别是县级专项债管理的建设。要强化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监控,确保项目收益,实现专项债投资的预期目标。

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王振宇认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关系到政府履职尽责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维护经济运行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压舱石”。去年我国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带来一些地方财政减收。今年受疫情影响,基层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力加大。“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同时结合顶层设计,更好发挥地方基层政府的积极性,实现多级政府间的有效治理。”

记者从财政部获悉,财政部门将强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金融机构的监管,充分运用大数据发现问题,确保常态化监控机制持续运作。强化对违法违规举债行为的追究,形成有效震慑,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