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置换是什么意思?随着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今年以来地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面临一定困难。对于这样的常态经济,政府似乎早已有所觉察与预见,所以从年初到现在,各级政府一直在为调结构与稳增长不断努力。
早在一个多月之前,财政部曾发文确认置换1万亿地方债,置换债券由地方政府自发自还,并且必须用于今年到期的债务。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1万亿元的总债券额度占2015年到期政府债务的53.8%。
对此市场分析认为,以借新还旧的方式置换高息贷款有助于降低银行杠杆率,缓解此前银行对地方债坏账忧虑。对地方政府而言,将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逐步消化,也可使地方腾挪出一部分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地方债置换提出的背景
统计显示,审计署口径的2015年政府债务到期规模约2.8万亿元,按口径测算的地方政府到期量约为3.8万亿元至4万亿元,而二季度也正是债务到期高峰。
面对如此大规模到期债务,国家要求地方政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按时偿还到期债务。3月12日,财政部发文确认置换1万亿地方债,置换债券由地方政府自发自还,并且必须用于今年到期的债务。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1万亿元的总债券额度占2015年到期政府债务的53.8%。
政府要求要合理设置过渡期,过渡期内允许在建项目在批准的限额内通过银行贷款解决部分后续融资,避免资金链断裂,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对甄别后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存量债务允许逐步置换,以降低利息负担,优化期限结构,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
从财政部的表态来看,地方债务置换计划的方式,是在财政部甄别存量债务的基础上,把原来融资平台代表政府的理财产品、银行贷款,期限短、利率高的债务置换成低成本、期限长的债务。存量债务中属于政府直接债务的部分,将从短期、高息中解脱出来,变成长期、低成本的政府直接债务。
庞大的还款压力,要么地方政府通过扩大预算内和预算外收入来偿还,要么通过再融资来偿还。
地方债置换的意义
分析认为,在这种局面下,财政部出台万亿地方债务置换计划,既是给地方政府解决债务危机救急,也是从长远来看释放债务危机风险。同时,通过新增地方债额度,规范了地方政府举债的方式,堵住了许多后门权钱交易的漏洞,降低了系统运行的摩擦和市场失灵的现象,符合本届政府改革的大趋势。
对银行而言,相当于一大块短期高息的资产在逐渐转换为长期低息的资产,本质上风险没有太大变化,收益却下降不少。对经济整体而言,提高了资金配置的有效性,减少了许多融资中间成本。
对政府和金融体系而言,降低了寻租的可能性,也有利于反腐。对于这样的政策,相关研究人员表示,希望媒体和各位专家不要用“QE”或者“放水”这样的情绪化语言去评判,更不要人云亦云,以免造成许多好政策被舆论误读最终不能实施的尴尬局面。
地方债置换计划最新进展
4月23日,原定首个发行省级地方债的江苏省未能如期发行。实际上,除了江苏外,天津、重庆、安徽、贵州等地也在积极筹备置换债券发行工作。但是,近期多个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均出现延迟,主要是因为上万亿规模的低利率、低流动性政府债难获投资者青睐,作为承销商的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展开的“利率拉锯战”全面升级。
基于上述背景,财政部于4月28日发文敦促地方政府加速财税改革,圈画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并且要求加快发行地方债。
《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安排。合理掌握债券发行时间,抓紧做好债券发行工作。加大对保障改善民生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根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方面,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普通公路建设发展、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等重大公益性项目支出,科学合理遴选项目,抓紧安排支出。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按照规定合理调度国库库款,及时做好库款垫付和资金回补国库手续,保障项目融资需求和财政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