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市场持续变革 消费者如何规避销售误导等相关陷阱?
2021-11-29 08:29:25  来源: 金融投资报  
1
听新闻

2021年,理财市场持续变革。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告别“躺赚”时代后,购买理财产品亦更考“手艺”。而随着年末的临近,金融消费者在打理“钱袋子”的同时,有哪些问题需要留意,以规避销售误导等相关陷阱?

警惕“飞单”陷阱

银行“飞单”,是指银行客户经理利用职务之便,给投资者推荐第三方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往往是非正规金融机构发行,很容易使投资人遭受经济损失。

对此,广西银保监局提示,金融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投资理念,不盲听、盲信、盲从,对“高额回报”要警惕,对高息诱惑不盲信,购买理财产品时注意避免误入“飞单”投资陷阱。

具体来看,一是辨机构,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选择正规销售渠道,如果在银行营业网点购买理财产品,购买过程中一定会要求录音录像,如果没有双录,一定要提高警惕;二是辨人员,不要轻信营销人员的诱惑,即使是长期服务的银行理财经理,如果推荐非本银行机构的理财产品,也一定要保持警惕;三是辨账户,要关注购买金融产品的资金是否汇入正规银行账户,凡被要求向个人或第三方公司账户转账或汇款的,就要提高警惕;四是辨印章,签订理财产品购买协议时,一定要看清楚合同上盖的什么公章,凡盖的非本银行机构公章就要谨慎对待。

此外,还需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和保护个人账户安全,切勿将身份证、网银盾、银行卡、存折及密码等交给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代为操作或保管。

慎对 “高额回报”

随着理财意识的提升,近年来,参与金融消费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但由于其专业金融知识较为缺乏,金融消费风险意识较为薄弱,信息接收渠道较为有限,需要加强金融风险防范。

对此,陕西银保监局提示,老年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需选择正规持牌机构,了解营销人员是否具备销售该产品的从业资格,警惕营销人员销售误导,在正规营业场所接受金融服务,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如有疑问,应该咨询营销服务人员。同时应树立理性投资理念,不盲听、盲信、盲从,对“高额回报”要警惕,对高息诱惑不盲信,避免因所谓高回报的“投资”误入投资陷阱。

同时,还需提高警惕,谨防收藏品理财、以房养老“套路贷”等相关骗局。以收藏品理财骗局为例,不法分子通常以“回购保本+合同保障”的诱惑吸引喜欢收藏但又不懂得辨别收藏品真伪的中老年人。“投资时需要谨慎核实公司的资质,确保收藏品的来源与去向正当、合法。理性收藏辨价值,在购买收藏品时一定要对藏品价格进行正确评估。”

选择购买要理性

总体来看,金融消费者在进行理财投资,选择购买相关产品时仍需理性。

“消费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不能只看收益不看风险。”深圳银保监局指出,理财产品不同于银行存款,不存在刚性兑付,不允许承诺保本保收益。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的投资期限、风险等级、赎回条件和期限等,如短期内可能要用资金的,要留意产品的赎回到账时间,综合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偏好、资金流动性等,理性选择最适合自身的产品,切勿盲目听从推荐。

另一方面,还需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其具有无需接触、易采集、易操作等特点,能够方便金融消费者远程购买金融产品、享受金融服务,但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可能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

“金融消费者应当认识到人脸识别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十分重要,要像保护身份证一样保护好自己的生物特征信息。” 上海银保监局提示,如果遇到一些“拍照”场景有摇头、张嘴等特殊动作要求的情况,就应该提高警惕,看清屏幕中是“拍照”还是“人脸识别”。尤其要提高家中老人的警惕心和防诈骗意识,帮助老年人认识人脸识别技术,不轻易配合他人“自拍”。(吉雪娇)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