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音又又又又要上市了。
有知情人士表示,希音(SHEIN)已秘密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登记文件,可能寻求在2023年底之前正式上市。按照目前的660亿美元(约4700亿人民币)估值计算,希音将会成为滴滴之后中资企业在美国的最大IPO项目。
对于市场传言,希音先是向媒体回应“消息不实”,又通过电子邮件表示“否认这些传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则拒绝发表评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事实上,这已经是希音传出的至少第三次上市计划,希音每次都是果断否认。
在传言之外值得关注的消息是,饱受抨击之后的希音,正在尝试将供应链转移至印度。
据报道,希音已与印度最大企业集团信实工业(Reliance Industries)达成一项协议,信实工业旗下的零售子公司Reliance Retail将帮助希音建立一条与印度服装行业联系的供应链,以实现全球出口。
希音方面向媒体证实了此次合作,印度政府也已批准了这一协议——这意味着,希音将在时隔三年之后,正式重回印度市场。
一边否认上市消息,一边出走印度,希音的这波操作背后,隐藏的故事还有很多。
希音想上岸
作为全球前五的千亿独角兽,希音向来神秘且低调。
在此次上市传闻之前,希音早在2021年、2022年都传出过筹备上市计划的消息。
2021年5月,希音第一次传出上市计划时,才刚刚完成数亿美元的E轮融资,估值已达150亿美元。在此之前的2020年,希音营收接近100亿美元(约合653亿人民币),连续第八年营收实现超过100%的增长。
当时,希音的回应是短期内还没有进行IPO的计划,近期也没有进行过任何融资。
到了2022年,上市传闻变得更为清晰。1月,路透社报道称,希音已聘请美国银行、高盛、摩根大通负责IPO工作,更将控股实体转移至新加坡。到了11月,《福布斯》称希音为推进海外上市,聘请了全球顶级投行家、前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投资银行家唐伟(Donald Tang)担任其执行副董事长。
希音对这些说法一一进行了否认。
这一次,希音的上市计划则干脆到了“交表”的阶段,尽管希音继续否认,但毫无疑问的是,对于一个已经获得了7轮融资,募集资金达至少超过35亿美元的独角兽而言,上市只是迟早的事。
曾经依靠“小单快反”模式横空出世的希音,正在面临价值重估,有着急迫的上市需求。
三年之前,Zara 母公司 Inditex 集团提出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关店计划,希音的服务器却因为暴涨的订单在一周内迭代了数个版本,希音的HR一周内就为佛山的国内发货仓招了超过3600人。上千名员工超负荷运转,以至于希音要被迫公告暂停接收新订单。
得益于此,希音在去年传出融资至少10亿美元的消息,估值达1000亿美元;然而仅仅一年过后,希音再融资20亿美元,估值已然跌去三分之一,约为660亿美元。
曾经的红利不再,希音正面临复苏中的线下快消品牌、同样来自中国的跨境电商企业们的围追堵截。
今年3月,Temu登陆英国,这也是继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之后,Temu进入的第五个市场。而这还只是Temu的第一年。
拼多多之外,京东的JOYBUY也在去年重新开始运作,宣布更名为京东全球贸,不过定位从原来的B2C平台改为跨境B2B服务平台。
阿里花了10亿美元控股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之后,又面向北美和欧洲少数国家,推出了快时尚独立站AllyLikes,其核心市场与商业模式与希音几乎一致。
也就是说,希音在投资者眼中已经不再是“唯一”,市场中存在诸多可平替的投资标的,其稀缺性大大降低,估值缩水超过3成确然在情理之中。
与此同时,美国方面正在对希音的关税问题穷追猛打。
今年六月就有消息传出,美国方面正准备取消包括希音在内的跨境电商企业的关税豁免。一份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希音有百分之三十以上订单采用小额包裹方式——按照现有法律规定,运输给个人消费者的包裹如果价值低于800美元,将被免除关税。
一旦关税豁免被取消,希音赖以维生的低价及供应链优势将受到直接冲击。
经营权换供应链的“去中国化”
希音的成功占尽了中国供应链优势的红利,如今要配备上百亿甚至千亿规模的估值,仅凭中国的供应链难以成事。
近年来,珠三角生产成本飙升,同时地方政府出于产业升级角度,开始引导低附加值制造业转移;去年疫情爆发后,城中村问题引发关注,进一步加快了广州制衣产业链转移,导致背靠广州制衣产业链的希音将出现业绩波动。
希音倒是考虑过替代方案,《广州市2020年重点项目计划》曾公布希音的湾区供应链总部项目,该项目具体位置是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总投资150亿元,总供地约3000亩,总建筑面积约330万平方米。
对于服装业这种极度依赖现金流的行业来说,分散供应链压力确实是一招缓解业绩波动、做大估值的妙手。
基于此,希音正在尝试“去中国化”,甚至在用经营权来换取供应链资源。
此次传出合作的印度企业信实工业,是印度最大的民营企业,董事长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为印度首富,且一度登顶亚洲首富。信实工业的零售业务Reliance Retail成立于2006年,拥有约1.1万家门店,是印度最大的零售渠道之一。
根据传出的协议内容,此次的合作是一次各取所需的交易:Reliance Retail将完全拥有希音的印度业务,包括独立的线上平台、用户数据等,希音仅作为技术和知识合作伙伴;与此同时,Reliance Retail将帮助希音搭建一个拥有逾2.5万家中小型本地商户的供应链,希音将为这些商户提供生产支持和培训,以便为希音品牌的产品进行生产。
印度南部的一家服装工厂,来源:路透社
就在几天前,希音在巴西的第一家工厂正式开设,将于本月开始陆续生产服装。根据《晚点 LatePost》,SHEIN计划未来数年内在巴西投资7.5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10.64亿元),拥有2000家合作工厂。
2022年夏天,希音开始在土耳其建立供应链并制造商品。到今年年底,Shein欧盟地区可能有20%的销售额来自土耳其工厂。
根据希音全球公共事务主管林志明(Leonard Lin)接受采访时的说法,目前土耳其和巴西已经约有1000家生产希音品牌产品的制造商。林志明表示,希望到2026年,巴西市场85%的销售额来自当地生产商和商人。
他还提到,希音“加强了全球范围内的整个本地化战略”,“我们将准备扩大多元化,并与其他国家的制造供应商合作。”
而在更早之前就有媒体报道,为了规避境外上市的法律风险,希音已经将总部迁往了新加坡,控股主体已变更为新加坡公司。希音在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上的公司简介页面,亦显示新加坡是其总部。
当时希音并没有否认这一消息,仅回应称它在包括中国、新加坡和美国在内的主要市场设有运营中心。
印度的坑太多
对于希音而言,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印度无疑是中国最佳的“平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印度棉花的种植面积约占全球的36%,产量约占全球的23.5%,与中国几乎不分上下。
印度的服装纺织业,有着4500万的产业工人——他们更年轻、也更“廉价”。目前印度的年龄中位数为28岁,全球五分之一的25岁以下人口都生活在印度,占印度人口的40%以上。作为对比,中国的年龄中位数为38.5岁。
街头上的印度年轻人
在劳动力成本上,印度2021年的平均最低工资为95美元(全国数据,各州差别会很大),远低于越南(160美元)、泰国(220美元)和马来西亚(258美元)等东南亚市场。
况且对于希音这种快时尚品类,对于工人的缝纫技术要求较低,印度当地的工人虽生产技术以及效率上无法媲美珠三角的成熟工,但综合劳动成本来看,是一项划算的买卖。
与此同时,印度纺织业正处于动荡期,希音此时的介入颇有抄底的味道。
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放缓和全球贸易下滑的影响,印度的纺织服装业正面临严峻打击。
根据印度工商部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印度出口了价值223.3亿美元的纺织品和服装商品,但下半年出口额降至162.1亿美元,下降了27.40%。
今年5月,在海外订单短缺的情况下,位于蒂鲁普和诺伊达的服装出口商甚至决定每月关闭生产部门10-15天,以降低运营成本。在诺伊达,大约80%的设备手上有一个月的订单,而在蒂鲁普尔,订单比去年下降了40-50%。蒂鲁普尔的出口商表示,全球品牌没有为今年的圣诞季下任何大订单。
但从一款互联网APP的角度看,印度可能是灾难级别的存在。
希音作为2020年以来被下架的224款中国应用之一,无论再如何“去中国化”,仍然无法摆脱现实的影响。
上个月,印度监管部门向小米发出正式通知,宣布因涉嫌违反“外汇管理法”,冻结其48亿元人民币资金。
印度《经济时报》随即报道,印度电子和讯息技术部(MeitY)将要求小米、OPPO、Realme和Vivo等中国手机制造企业任命印度籍人士担任行政总裁、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等职位,委派印度企业进行代工生产,与印度企业合作在本地生产零部件,并以及扩大当地经销商出口。
就差没宣布“收归国有”了。
与此同时,印度供应链上的问题也并不少。今年5月,就在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访问印度之后不久,在印度经营超过15年的苹果重要供应商纬创宣布退出印度市场,市场人士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纬创在印度制造iPhone的利润太低。
希音虽然用经营权换来了供应链资源,但整体市场环境的不成熟让业务充满了不确定性。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印度市场是个神奇的市场,乍一看印度劳动力丰富、成本低廉,但是市场环境不成熟,工业配套体系不健全,外资进入容易遭遇运营麻烦,令很多企业望而生畏。”
印度也有城中村
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师则认为,“比如印度当地基础设施环境并不健全,当地时有洪灾发生,排水系统或基础设施不够好,容易造成工厂无法正常生产。再由于文化差异,人员管理也是一大问题,当地就不太接受长期加班。营商环境也不如国内友好。”
照这样看来,病急乱投医的希音,还要继续寻找下一个上岸的机会。
参考资料:
财新 《SHEIN时隔三年重回印度 与当地巨头合作》
晚点LatePost 《揭秘 SheIn:中国最神秘百亿美元公司的崛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纬创撤出真相:苹果“印度制造”的危与机》
本文转载自金角财经,作者林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